新闻热线 13681102741 QQ:3119872820

您的位置:首页>财经>要闻>正文

出售旧金山大楼获利 海航“去地产化”回归主业

2018/6/1 10:11:08 来源:城市在线

近日,据媒体报道,海航集团以约3亿美元的价格将美国旧金山市123 Mission Street 办公大楼出售给诺斯伍德投资公司(Northwood Investors)。该地产为海航在2016年8月以2.55亿美元购入。

公开资料显示,该旧金山办公大楼有28层,建于1986年,由美国最大的建筑事务所Skidmore, Owings & Merrill LLP设计。该事务所曾设计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哈利法塔。办公楼总使用面积为34.6万平方英尺,目前约95%已出租。

这座大楼位于旧金山市场街南区(SoMa),是旧金山新兴技术区和加州密度最大的创业者聚集地,被称为湾区最火爆的创业圣地。而大楼附近便是Facebook新建的旧金山办公室。

两年不到的时间里,2.55亿美元买入,3亿美元卖出,应该说,海航做了笔好买卖。值得注意的是,自2017年底起,海航集团开始了一系列资产处置动作,仔细算下来,各个项目获利不菲。

例如,在今年早些时候,此次交易的买家诺斯伍德收购了海航位于纽约曼哈顿第六大道的1180大楼,价格约3亿美元。1180大楼是海航在美国收购的第一栋物业,2011年5月以2.59亿美元买下它90%的股权,出售后海航稳赚约4000万美元。

此外,海航在今年上半年与希尔顿旗下各公司及承销商签署了一系列协议,退出了希尔顿投资,共计套现约85亿美元。一年前,海航收购这些股份时,共计作价65亿美元。因而海航从希尔顿交易中获利约20亿美元,浮盈高达30%。

当时,海航这一系列举措引来各界的质疑和揣测,认为海航处置资产的目的是应对自2017年底以来的流动性困难。对此,海航表示根本的动因还是主动的战略转型,坚定不移地“聚焦主业”。海航集团高层今年5月份接受《中国经济周刊》采访时表示,“海航集团将通过多种手段,对与主业相关性不大、盈利能力不强、不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资产进行优化处理,坚定不移去杠杆、降低资产负债率。本来,挺进世界500强的同时降低负债率一直都是海航主动追求的目的。”

海航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,海航的战略转型将进一步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型,由运营向运营+全方位服务转型,由单一主体经营模式向共享分享经营模式转型,聚焦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的“经济四流”核心主业开展经营。据记者了解,目前海航集团的业务板块对应四流,确定为科技、航旅、物流、资本,海航下定决心调转发展方向的决心可见一斑。

从海航新的产业布局来看,房地产显然属于海航战略性退出的板块。从香港的办公楼和地块,再到纽约、伦敦、芝加哥等地的众多物业均被相继出售,海航走在马不停蹄的去地产化的道路上。据媒体不完全统计,2018年以来,海航集团已出售境内外地产项目超过400亿元。

去地产化,聚焦主业,在国家不鼓励大量资本进入房地产业的前提下,不仅是海航,还会有更多的企业逐渐退出房地产市场,海航只是走在了前面。